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天氣瓶製作方法很簡單,我的超大結晶天氣瓶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自己做的「天氣瓶」(strom glass)。

天氣瓶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根據天氣變化,瓶子裡面的溶液會產生數量或型態不同的結晶。

大航海時代的水手們曾經利用天氣瓶來輔助天氣預測。不過現代的科學實驗證明,溶液中的結晶型態根本和天氣無關,而是隨機形成的。

雖然天氣瓶在現代完全失去預測天氣的價值,但美麗的羽毛狀結晶非常受人喜愛,所以常被拿來當成桌上裝飾品。

天氣瓶溶液的主要成分

硝酸鉀KNO3 2.5公克
氯化銨NH4Cl 2.5公克
純水UPW 33.0毫升
樟腦(Camphor) 8.5公克(注意)
乙醇(95%) 31.6公克(40.0毫升)
(注意:市售樟腦可能含有萘,蠶豆症患者請注意成分安全)

製作方法很簡單,把上面所有成分混在一起密封後隔水加熱,水溫約洗澡水的溫度就好,溫度太高容器可能有破裂的危險。等所有固體溶解,變成透明溶液就製作完成了

一開始只會有很多白色沈澱物,放著約兩週後,就可以觀察到有白色羽毛狀晶體產生。

上面雖然說和天氣變化沒有關係,但是據我的經驗是和「溫度變化」有關係:
溫度高,結晶少且較小顆;
溫度低結晶多且較大顆。
氣溫下降得越快,產生的晶體就越小;
氣溫下降越慢,晶體越大
--------------------------

夏天(7月)的樣子


春天(4月)的樣子

這應該是我看過我的天氣瓶最美的一次了。

冬天(12月)的樣子

打這篇文章的最近,氣溫驟降。
在近距離可以很清楚的觀察到羽毛狀結晶。


結論

天氣瓶裡形成結晶的主要成分是樟腦,其他兩種鹽類硝酸鉀和氯化銨主要是輔助樟腦分子更容易聚集形成結晶。

據說改變不同成份的含量,出現的結晶也會不太一樣。不過我當初因為材料不夠就沒有做了。

坐在書桌前,不管是看書看累了,玩遊戲玩累了,打文章打到杜爛的時候,只要把天氣瓶放在眼前盯著看,看著裡頭美麗的結晶,心情就會放鬆許多。

大家也來試著做做屬於自己的天氣瓶吧~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天氣瓶條目 2)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科學遊戲實驗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